抖音如何做新媒体运营: 天前9浏览新媒体平台多,如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
什么是自媒体矩阵(如何构建自媒体矩阵)
9 天前查看
随着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,比如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抖音如何做新媒体运营,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——新媒体矩阵。
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每天都被矩阵所困扰,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:
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,探索新媒体矩阵和运营方式。
一、什么是新媒体矩阵?
构建新媒体矩阵,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矩阵。
“矩阵”最初是一个数学概念,指的是排列成矩形阵列的复数和实数的集合。
对于新媒体矩阵,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。我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可以到达目标群体的多个新媒体渠道的组合。
矩阵有两种类型,水平矩阵和垂直矩阵。
1.水平矩阵
横向矩阵是指企业在所有媒体平台上的布局,包括自己的APP、网站以及微信、微博、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、企鹅等各种新媒体平台,也可以称为外部矩阵。
知乎网友对一些常用的媒体平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(如图4-2所示):
图 4-2 新媒体矩阵(不完整示例)
2.垂直矩阵
垂直矩阵主要是指企业在某个媒体平台上的生态布局,是其各个产品线的深度布局,也可以称为内部矩阵。这些平台一般都是大平台,比如微信。在微信平台上,可以部署订阅号、服务号、社区、个人号和小程序。
表4-2列出了微信、今日头条和微博的部分垂直矩阵:
表 4-2 微信、今日头条、微博的部分垂直矩阵
2、构建企业新媒体矩阵的作用
构建新媒体矩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内容多元化、分散风险、协同放大宣传效果。
1、内容多样化
每个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。比如公众号以图文为主,微博以短状态和140字以内的照片为主,抖音以15秒到1分钟的视频为主。
通过在多个平台上建立账户,企业可以多样化内容格式并吸引不同的受众。
比如,共青团中央落户00后聚集的B站,发布原创视频吸引这些年轻用户的关注,用户可以发弹幕评论。
2. 分散风险
企业集中在某个平台上,一旦出现不幸的“黑天鹅事件”,比如被封杀,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。
2017年6月,包括《毒舌电影》、《关爱八卦成长协会》在内的被永久封禁。此前,《毒舌电影》制作了相关APP,及时引导粉丝进入新平台,因此账号被封禁。影响减小。
构建矩阵也是 Taleb 在他的著作 中提到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可靠解决方案。
3.协同放大宣传效果
矩阵建立后,不同平台的产品和色调可以相得益彰。比如事件营销,你可以先在微博上造势,然后在微信上转化,最后在今日头条等媒体网站上发布品牌公关稿,达到协同营销效果——用户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品牌宣传,我有一个偶尔对这个产品有印象,然后在微信上看到这个品牌的宣传,就会有消费的冲动。
3、如何制作新媒体矩阵?
经过上面的讨论,相信大家已经对矩阵的概念和矩阵的含义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,那么如何制作新媒体矩阵呢?
制作矩阵有六个步骤:
第一步,梳理阶段
第一步,梳理企业新媒体发展阶段。新媒体矩阵不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,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。
比如作为媒体品牌的新媒体,在初创期搭建外部矩阵主要是以实验为主,在有红利的新平台上尝试;在微信内建矩阵时,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账号,找到核心电源点。
以“美谈”为例,2012年开始矩阵建设,对外矩阵为微博和QQ空间。加上当时QQ空间的红利期,迅速吸纳了超过2000万用户。2012年底,“美谈”再次上线。微信订阅号。
在成长期,外矩阵已经形成,微信的内矩阵由于功能或群体的初步分化而形成。
例如,在外部矩阵方面,“美谈”开发了百度贴吧,在微信内部矩阵中,增加了一个服务号。
成熟阶段,外矩阵主要发展新兴流量平台,微信内矩阵将进一步细分。比如2015年《美语》进入微信钱包九宫格。
第二步,细分人群和需求
企业决定构建微信内部矩阵后,需要对目标用户进行细分。
首先是群体的细分。有的公司对某一群人进行操作,比如阅读号“游书”。用户主要是爱看书的人,其中女性多在20-50岁年龄段。
成长期,“优书”用户数增加后,已划分出对亲子阅读更感兴趣的妈妈群;对学习口语有更强需求的工作场所群体。
于是“有数”在微信中设置了一个矩阵号,如表所示:
表 4-3 “优数”中不完全矩阵账户示例
二是不同群体的细分。有的公司从不同的人群中经营,需要细分成一个矩阵来实现分类经营。比如“学霸君”和“钱潮”都经营三种群(“学霸君”由学生+老师+家长运营,“钱潮”由讲师+讲师+发行机构运营),需要三个单独的账号。
第三步:选择平台
确定新媒体的目标和运营对象后,选择相应的平台进行矩阵布局。这里的平台主要是指可以入驻的媒体或电商平台。平台的选择分为初选、重新筛选、确认三个步骤。
(1) 初选
首先,您需要了解一些通用的泛内容平台,其中一些示例如图 4-3 所示。要养成阅读新闻稿的习惯,这样如果有新兴的媒体平台,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。
图4-3 常见的新媒体外部平台
接下来,根据企业的垂直业务初步选择平台。比如摄影公司可以选择蜂鸟网、赞酷等网站;美食公司可以选择斗果食品、大众点评等。
您可以参考各种App细分列表或垂直网站列表来找到这些平台。
(2) 重新筛选
平台初步选定后,下一步——重新筛选,就是对主平台进行进一步筛选。
假设我们运营一个关于年轻人照片社交的公众号,我们按照上述原则初步选择了微博、微信、一点资讯、微信、脉脉等平台。
下一步需要重新筛选才能找到核心运营的平台。
如何重新筛选?
有必要对这些平台进行多维度的评估。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:
首先对平台进行评估。评分标准主要取决于平台的类型、平台在同一类别中的排名、规模和成熟度。成熟度与平台成立时间、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化程度有关。
我们可以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给平台打分,得到表4-4(1-5分,分数越高越好)。
表 4-4 平台评分
接下来评估企业,这里的企业是指平台所属的企业。
需要考虑三个维度:
第一,平台在企业中的地位,比如在整个网易部门不是重点项目,所以只给1分。
二是平台在企业未来的潜力,比如脉脉获得的企业支持不是很强,所以给3分。
第三,企业目前的实力和未来的潜力。实力的评价主要考察融资或资本。如果企业实力不够,打造出来的平台产品可能只是昙花一现。
比如早期的脚印、可爱的面孔等;潜力主要看项目和团队,可以通过一些创始人的采访和公司的投融资稿来初步判断。
综合这三个维度得到平均分,如表4-5所示:
表 4-5 平台下属企业评级表
最后,在运营层面,评价标准包括用户的纯度、运营的自由度、粉丝的价值以及平台对运营商的支持。
综合这四个维度的得分,结果如表4-6所示。
用户纯度是指你的目标用户年龄或用户画像在本平台用户中的比例。比如我们给微信1分,因为微信的受众最广,年轻人的比例可能只有30%;我们给了3分,因为微信上的年轻人比较多。
操作的自由度是:操作者在平台上有多少空间。比如在微信上,你可以开一个公众号,你可以运营一个社区或个人账号。自由度最高,所以给微信5分;关于一点信息抖音如何做新媒体运营: 天前9浏览新媒体平台多,如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 ,只能发文章,灵活性低,只能打个电话。我得 1 分;我可以在脉脉上发个人状态和专栏文章,灵活度可以接受,所以给2分。
粉丝的价值是:这个平台的粉丝对后续转化贡献了多少。比如微信上的粉丝不仅可以帮助传播,未来还可以直接参与消费。我们给微信5分;麦麦的用户都是专业人士,以后可以洽谈业务合作,所以给麦麦3分。
至于平台对运营商的支持,用微信,体现在对原作者的高度保护,不扣除作者的欣赏,但同时也很谨慎,所以给3分;一点信息给作者创作的利润,所以我给它打分。2分钟。
最终综合平均分见表:
表 4-6 平台在运营层面的评分表
三个层次的分析完成后,进行综合评价,对三个项目的得分进行加权或直接平均,得到下表。
表4-7 平台综合得分
从表 4-7 可以看出,分数最终明显分为 3 个梯度——超过 4 分、约 3.5 分、约 3 分(偏差在±0.2 以内)。
得分最高的是微信和微博,分别为4.5分和4.25分;接下来是一点资料,分别是3.5分和3.68分;最后是麦麦河,大概3分。
因此,重新筛选的结果是利用微信和微博这两个平台,构建了上文提到的年轻人图片社交公众号的外部矩阵。
(3) 最终确认
通过初选和再筛选,我们选择了几个平台进行试运营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评分均为主观意见,结果只能作为参考,不能作为结论。分析方法可供参考,根据实际评价结果配置人力资源。最终,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才能得出结论。
下面是两个矩阵构造的例子,供大家参考:
第一个案例是2015年“美谈”打造的新媒体矩阵,其瞄准的年龄段主要是18~30岁。因此,通过初选和再筛选,《美丽说》选择了微信、QQ、APP、微博、贴吧5个平台,构建了横向矩阵,特别是把微信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。内部矩阵的核心运行。
“美说”的微信内部矩阵主要是一个媒体矩阵,包括“美说”订阅号、服务号、“美说”HIGO订阅号(现在HIGO业务已经独立)和微信钱包入口。这些帐户中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重点。比如“美说”的订阅号是媒体的;微信钱包入口和“美说”服务中心用于销售;用于发布企业新闻。
在外部矩阵中,QQ购物号和美利说App的图文主要是为了销售产品;百度贴吧和“美说”微博以媒体传播为主。可以看出,美美矩阵的整体建设重在媒体公关,其次是卖产品。如图 4-8 所示。
图 4-8 美力说 2015 年新媒体矩阵按平台划分
第二个案例是2017年“学霸军”的新媒体矩阵。
“学霸君”是一家以图片搜题起家的中小学教育公司。目前主要为客户开展线上一对一业务。
与《美谈》集中的人群类型不同,《学霸君》主要经营三类人群:学生、家长和老师。我们将为三组人分析其媒体矩阵。
首先,横矩阵以微信、微博、QQ、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为主要平台,尤其是微信。微信内部矩阵细分为公众号、社区、个人号和小程序。公众号又细分为品牌号和自媒体号,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群。
在外部矩阵中,QQ被细分为QQ公众号、QQ空间和QQ部落,主要针对学生,如图4-9所示:
图4-9 “学霸君”新媒体矩阵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抖音等级号交易网站,新媒体矩阵是动态的,会随着业务变化在纵向和横向上加深或减弱。比如2017年学霸君新媒体对QQ系统的支持力度减弱,下半年则加强了小程序的建设。
第四步,拟人化
选择平台并确定矩阵结构后,需要对运营平台的账户进行个性化设置。拟人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后文会提到,但这里强调的是,企业在不同平台展示拟人化需要遵循1+N模式。
这里的“1”指的是公司的“基因”。比如,如果 Talk的基因是时尚,那么所有的个性化构建都会围绕时尚的调性展开;而学霸君的基因是学习,那么学霸君的性格身份肯定和学习有关。
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假设:他也是王者荣耀游戏的粉丝。学霸君可能会扮演一个学霸君的角色,而不是每天教大家怎么玩游戏的主播,因为这会背离企业基因。
“N”表示不同平台需要搭建的角色应该不同,根据每个平台的风格属性进行转换。比如学霸君就请了漂亮的北大妹子直播。她代表了学霸君的形象,做出了与学习方法相关的输出。
第五步,带队
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说过,做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三件事是组建团队、制定战略、领导团队。
那么如何打造矩阵式运营团队呢?
可以参考两种人员配置方式,按业务模块配置和按平台配置。
(一)按业务模块分配人员
企业新媒体可以是不同业务模块的组合。
新媒体工作通常有四种类型:内容运营、事件运营、用户运营和投放运营,四个业务模块可以进一步细分。
因此运营团队的建设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模块进行人员配置。
比如我们指派一些人员负责内容运营,因为内容运营在形式上可以分为文案、漫画、视频制作,所以我们把他们分成文案组、漫画组、视频组,每个组都会做相应的工作。内容随后在公众号、微博、今日头条等主要平台上发布。
内容运营负责人对各平台内容负责;用户操作、投递操作和事件操作也是如此。比如活动运营负责人会协调各个平台的活动。团队搭建的结构如图所示。
图形化模块化新媒体架构
(二)平台部署人员
平台逻辑就是根据不同的平台进行人员分配和团队建设。比如,企业中负责新媒体的人员分为三个团队:微信运营、微博运营和抖音。虽然微信运营团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文案组、社区组和投放组,但此时,文案组只需要负责微信平台上的内容输出,不需要负责微信平台上的内容输出。微博平台。特定团队构建参考地图。
基于图平台的新媒体架构
两种分类方式没有好坏之分,主要看哪一种更合适。
一般来说,第一种比较灵活,第二种比较适合在某个平台上非常大的企业,比如抖音平台上有20个账号的企业,可以为抖音配置平台 后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专门的运营团队。
第 6 步:设定目标
运营需要强大的目标支撑,才能走得更快更远;对于一个团队来说,一个好的目标可以让人感到疲倦和快乐。
一般企业新媒体会设在以下三类部门:
(一)营销渠道部
在这个部门,新媒体的主要任务是营销导向,需要负责吸引新人,主要与销售、产品、设计等部门对接,如图所示。
图营销渠道部
营销与渠道部的KPI考核侧重于单项注册成本、市场占有率等。营销部团队一般分为线下活动组、渠道投放组、业务合作组。如图所示:
市场渠道部架构
新媒体在团队之间起到串联作用,体现在以下几个典型场景中。
这些是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他团队合作时经常听到的“要求”。因此,如果企业的新媒体设置在营销渠道部门,目标定位主要是吸引新人或营销。
(2) 品牌公关部
有的公司还会将品牌公关部细分为品牌部或公关部。该部门以对外传播为导向,核心诉求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公司美誉度。在这个部门,新媒体主要连接CEO、市场、各业务负责人以及外部媒体KOL。
图品牌公关
品牌公关部的KPI考核更侧重于传播量、活动覆盖的受众、邀请的KOL水平、百度指数、微信指数等。这个部门的内部团队可能有一个品牌群,公关组、项目组等。
图品牌公关内部团队架构
新媒体在每个团队中都扮演着串联的角色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典型场景中。
可见,在品牌公关部,新媒体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品牌对外传播。
(3) 运营部
我们之所以把“新媒体”括起来,是因为它可能是运营的主体,也可能是独立的新媒体运营。
与前两个部门以外部为主不同,这个部门以内部为主,负责系统内部的用户操作,可能与内部的产品、技术等部门对接,如图:
图(新媒体)运营部
(新媒体)运营部的KPI考核更侧重于用户活跃率、留存率、客单价等业务数据。该部门主要包括APP运营、数据运营、渠道等团队,如图:
图:运营部内部结构
新媒体在团队之间起到串联作用抖音粉丝号转让网站,体现在以下几个典型场景中。
可以看出,在(新媒体)运营部门,新媒体的目标定位主要是用户维护和转化。
如何理解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?
通常营销渠道部负责吸引用户,品牌公关部让大家熟悉品牌,(新媒体)运营部最终转化。新媒体无论位于哪个部门,都需要与同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,才能完成总体目标。
四、运营矩阵的三大核心能力
最后,我们来讨论一下运营矩阵的三大核心能力——平台理解、跨平台整合和平台数据驱动。
这些能力对于想要在新媒体领域脱颖而出的人来说非常重要!
一、对平台的理解
为什么平台理解很重要?因为只有对运营平台有深入的了解,才能更好地利用它的优势来完成自己的业务活动。
对平台的理解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首先是了解平台的运行机制。比如,作为一个普通人,2014年,你会选择留在今日头条还是博客?今日头条的模式基于算法分发,可以迎合更多用户的兴趣,主要以移动端为主;而博客则以订阅为主,主要以PC端为主。从产品的角度来看,今天的头条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。
二是平台人群研究。平台人群是否与目标人群完全匹配?比赛有多好?这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。这里的重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动态学习。例如,美片是一个用于创建和分享图片的应用程序。一开始并不受欢迎。后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,老人更喜欢结合图文发表自己的摄影作品。有效,因此已对其进行了修订以吸引该年龄段的更多细分市场。
三是平台实力的研究,主要是融资、团队等。比如悟空问答或者抖音平台潜力很大,因为根据统计平台的数据分析(如图4-19所示),今天的头条应用除了腾讯之外,拥有最独立的总使用时长,同时,其在2018年的使用时间占比较2017年有明显提升。
图 移动互联网巨头独立应用总使用时长占比
最后是了解平台的发展趋势,看看有哪些最新的扶持政策。这需要持续跟进平台更新,最好进入内测群优先体验。比如2017年,微博的MCN计划就非常支持创作者。
2. 跨平台整合
矩阵可以起到协同效应,所以运营商如果具备跨平台整合能力,就可以利用各个平台的特点,发挥1+1>2的效果。跨平台集成分为以下两个方面。
一是链接内部资源。例如,一个新产品发布后抖音如何做新媒体运营: 天前9浏览新媒体平台多,如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 ,要在矩阵中的所有媒体平台同步发布消息,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。可能会出现一些平台的账号不在自己部门的情况——比如企业文化的账号可能在行政部门,有的区域账号可能在对应的区域运营。这时就需要发起联动,共同整合资源。
二是链接外部资源,比如召开新闻发布会,让外部KOL写稿推荐。平时注意积累人脉和资源,在关键时刻进行整合。
3.平台数据驱动力
新媒体的红利潮总会退去,精细化运营是未来的关键。多平台运营,除了简单地将一个平台的运营经验应用到另一个平台之外,还需要数据驱动的运营。
通过数据分析,不仅可以呈现结果,帮助总结分析,还可以帮助优化之前的体验,精准预测等,对内容、用户、活动运营都有很大的好处。
比如我们在运营直播课的时候,如何更好的利用数据驱动?
XX为饿了么品牌总监组织了一次网课,那么如何优化开课呢?当时我把荔枝微课里大家评论的所有数据都抓了下来,进行分析,如图。
从评论区的名词来看,学生的评论集中在四个关键词:教师、品牌、数据、团队。可以看出,这门课的内容侧重于品牌、数据和团队;从形容词来看,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主要是充实、有趣、努力。因此,不难看出,老师为这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,教学风格有趣,深受学生喜爱。
通过研究学生的发言时间可以发现,大部分评论集中在19:50~20:00、20:00~20:10和21:00~21:10这三个区间抖音如何做新媒体运营,分别对应分别到课前10分钟。热身签到、10分钟课内反馈、课后问答反馈。
上课的时候评论比较少,应该是的结果。
可以看出整体时间控制比较好,但是最后10分钟的评论量比开课前要少,所以我们总结了经验,可以通过下蛋提高课的完成率在将来。
通过数据分析,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:老师擅长什么,老师的教学风格是什么,学生的重点是什么,课程内容是否丰富,班级安排是否合适等等。后期找讲师,调整课程内容,优化课程体验。所以无论你在哪个平台上操作,你都需要学会使用数据分析。
最终的运算矩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或许两年前,矩阵的重心还在微信、微博、贴吧。今年的重点可能是“双微博”,所以大家需要随时更新迭代。